上栗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索 引 号: PX0199/2022-00798 发文机关: 上栗县农业农村局 文 号: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成文日期: 2022-06-23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全体干部职工提振信心、铆足干劲、团结协作,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发展,各项工作有进展、有成效、有亮点,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1. 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农业农村工作载誉满满。荣获2021年度“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县”“全市储粮安全检查暨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农业农村工作迈出强劲步伐,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粮食生产任务抓紧抓实。完成早稻播面3.065万亩,全县8个乡(镇)均打造了1个200亩以上连片早稻核心示范观摩点,目前全县早稻普遍长势良好,已进入孕穗期;中稻播种已基本完成,将在6月底移栽到位,预计今年中稻种植面积16.4万亩,比去年增加0.2万亩;水稻制种面积初步统计超9000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12%;完成了2021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其中东源乡民主村、赤山镇大院村等高标建设成效突出。三是特色养殖产业平稳发展。印发了《上栗县兔产业规划纲要(2022-2025年)及实施方案》,启动了2022年度肉兔价格指数保险,有养兔户52户,兔肉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印发了《上栗县山羊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5年)》,继续获批肉羊整县推进项目,目前有规模养羊场80余家,有适度规模养羊场500余户;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能繁母猪存栏8900头,生猪存栏在11.2万头,规模化占比在70%以上。四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扎实推进。完成了1495亩早稻、32810亩中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防治调酸或钝化基础措施撒施,调酸或钝化基础措施实施完成比例100%。五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5家,其中,4家加工型市级龙头企业,2家种植业市级龙头企业,9家养殖业市级龙头企业;成功推荐上栗县佰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申报省级田园综合体,并获省厅批复,正有序开展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签订《共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协议,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研究站和数字农业产业链平台建设。六是品牌建设加速发展。完成400批次速测和100批次定量检测,检测参数15个,合格率100%;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102家农业企业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8家企业19个产品及系列获江西省"湘赣红"品牌认证,江西宏明食品有限公司入选“赣鄱正品”认证品牌;正在申报和注册“上栗白皮黄瓜”“上栗山羊”地理标志及证明商标七是农业领域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22年上栗县“农业领域”项目大会战共计11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0.3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8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62亿元,项目总体推进情况良好;“四个一批”一产新增项目入统合4个,计划总投资2.53亿元;新增签约项目1个,计划投资6亿元。八是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进展顺利。重点事项共计16项,均编制了专项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共计8个,总投资42.1亿元,其中流源水库已列入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重大项目,并成功将赤山镇湾里村(幕冲)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市“五区”重大项目予以推进,目前重点事项和重大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九是美丽乡村建设加紧推进。印发了《上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新农村省点75个,自建点75个已拿出选点方案并经市局批复,已完成设计规划,正在有序实施;以3303.78万元的中标与康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合同,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有效处理全覆盖,38个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垃圾中转站正在加快建设推进;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生活垃圾2.34万吨,清理水塘949口,清理沟渠367.6公里,清理粪污249.2吨;排查问题厕所10311户,完成整改验收户厕582户,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4.27%。十是农村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印发了《上栗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实施方案》,以赤山镇为试点,与农商行、杭州新中大技术公司签订了《上栗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合同》政银合作协议,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上审批收付平台建设前期工作,全县13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开户;积极开展市县联动宅改调研试点,得到省宅改办肯定,目前已批复宅基地317宗;不断巩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加大农资打假、私屠滥宰、退捕禁捕、乱占耕地建房等重点农业领域执法力度,出动执法人员180余人次,共立案4起,其中兽药违法经营案4起,农药案1起。十一是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发放惠农信贷通1860万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1.01万亩,截至目前流转农村土地面积8.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59.43 %;13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其中50-100万元以上的有7个村,正在对8个乡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试点。

    二、存在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

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耕地抛荒现象仍然存在。通过前期专项督查,我局结合摸排台账实地察看了每个村组抛荒地块,对公路沿线村组耕地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全县耕地抛荒现象严重,全县耕地抛荒面积4126.3亩,而实际情况严峻得多。

二是农村改厕问题任重道远。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我局逐村逐户逐厕对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情况进行了实地复核,发现户头未进行摸排登记、户厕基础信息录入不准、问题摸排不到位等问题,问题厕所10311户,其中不能使用的408户、不能全年使用的75户已全部整改到位,建设不规范但能够使用的还有9828户。

三是农田水利设施短板突出。据统计全县共有926条,40.94万米渠道需要清淤衬砌,涉及灌溉面积9万亩,需投资2.13亿元;现有山塘2900座,截至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2000万元整治山塘643座,还有2257座山塘需要整治。

     三、下半年打算

    (一)聚焦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一是抓实粮食生产。对照面积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种植一块、销号一块,抓好中晚稻任务面积落实和早稻生产技术指导,确保24.6万亩中晚稻播种面积落地落实,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47亿斤以上。二是加强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切实降低灾害损失。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做好水稻“两迁”害虫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监管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统防统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三是推进抛荒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根据地理条件,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利用,同时进一步严格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确保闲置荒芜耕地全面复耕。加快推进2022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具备条件的撂荒耕地争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

(二)聚焦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力度,依托肉羊整县推进项目,引导企业及社会资金注入肉羊项目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康鑫、佰信、巍立三家龙头企业,打造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集种兔繁育、无公害肉兔养殖、牧草种植、养殖技术服务示范与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和乡村振兴基地,争取将其发展为我县特色养殖支柱产业。二是构建产业平台。探索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商贸、康养等领域的融合,支持农家乐特色村(点)、精品园区(农庄)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在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科技创新、休闲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以及“湘赣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方面持续开展合作,加快建设好“湘赣红”品牌产品实体店,争取更多企业融入“赣鄱正品”“湘赣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用品牌引领农产品消费三是提升农民收益。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宏明食品等龙头企业,并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拓宽发展思路,延伸整合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延长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基层人才队伍,扶持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激发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聚焦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一是改善农村面貌。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任务,积极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带、美丽宜居乡镇、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宜居庭院,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提高“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覆盖面,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塑造一派整洁、清爽、文明的新农村面貌。二是保护农村生态。持续推进禁捕退捕和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巡查执法。从维护粮食安全的高度上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推动安全利用措施落地,在严格管控区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推进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宅改三类县工作任务,成立宅改工作专班,开展农民住房统一设计试点,建设一批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年底前“三资”数据全部接入省级平台。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试点工作,选择2个村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序推进“清单制”。四是加快项目建设。以纳入农业领域“项目大会战”和“城乡融合先行县”重大项目及新开工项目为重点,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随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即时发现、即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五是打造示范亮点。大力推进“闯新路 当标兵”主题活动,加快乡村振兴研究站和数字农业产业链平台建设。接续推进“幸福上栗”建设,整合资源推进8个重点村建设,力争实现乡村功能与品质年年有变化,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小镇,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